最近,高层喊话“去库存”令地产股出现一波涨幅。11月10日,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,习近平总书记首次表态要化解房地产库存,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;11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上,李克强总理强调要“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带动住房等消费”;12日,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赴江苏等地考察时,再次强调“化解房地产库存”的问题。

  而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显示,房价比上月上涨的城市个数在减少,房价涨幅也在回落。今年的“金九银十”明显成色不足,前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速也出现今年来的首次回落。

  更值得关注的是,10月末,商品房待售面积68632万平方米,比9月末增加2122万平方米。两年以来,全国待售面积增加了23996万平方米,上涨了54%。

  而且前三季全国还有逾7.9亿平方米的住宅新开工,超过48亿平方米的住宅在施工,以及3.7亿平方米的住宅竣工,即便不将在售待售住宅面积计算入内,也意味着未来几年将有约60亿平方米的住宅推向市场。如果按我国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计算,这些待售住房还可供至少2亿人居住。而实际上,截至2014年底,我国城镇存量住房约240亿平方米,户均拥有住房已超1套。

  与楼市库存持续上涨相对应的,则是自2013年开始,我国劳动人口占比持续下降。据预测,未来5年,城镇20岁-45岁主要购房群体将下降约10%。即使全面二孩政策推出,房地产业正迎来近5年来最宽松的信贷环境,但预计对于5年内楼市库存的积重难返也没有帮助。

  目前来看,去库存的难点在于三四线城市。1-10月份,非重点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比1-9月份回落0.4个百分点,拉动全国销售整体下行。以10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为例,深圳以40.5%高居同比涨幅榜榜首,而垫底的湛江则下降了6.5%,两者尽管都在广东,但房价涨幅却相差了47个百分点。

  三四线城市的产业发展不足、公共配套资源不足,在年轻人纷纷直接向一二线城市发展、还有很多三四线城市人口向一二线城市转移的情况下,过去几年三四线城市又以大量卖地拉动财政增长,因此其如何通过增强对周边人口的吸引力来消化库存,就成了一个难题。

  笔者有一个亲戚,是广州附近的三线城市里的国企高层,因为看中与广州楼价之间可观的价格差,10多年来他在那个城市累计买了6套房产,但前年他调任广州工作后,希望按5年前购入的价格卖掉小城市的房子,筹出首付在广州置业,但房子挂牌了两年也没有卖出去。

  而“加快户籍改革”这剂药,对于解决楼市高库存问题可能效果并不大。

  首先,户籍改革可能只是适当放宽三四线的户口限制,但三四线城市在就业、医疗、教育、消费方面的配套短期内也跟不上。在大多数三四线城市,收入较高的人群全部分布在公务员、国企、教师以及小老板的领域,普通打工的刚需族往往上有老、下有几个孩子,对新建楼盘的购买力很弱。更别提为了儿女升学以及老人医疗,越来越多的三线城市富裕阶层,正在向二线城市迁徙。

  而即使二线城市的户籍放开,对于动辄过百万的高房价,其实绝大多数外来人口根本买不起。至于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,他们的人口负荷早已超过预期,户籍管制放宽的可能性很小。

  所以楼市去库存的关键,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三四线城市如何增强对周边人口吸引力。加快户籍改革固然是一方面,三四线城市的公共资源布局更不可少,积极靠拢一二线城市成为他们的卫星城,根据不同城市定位发展不同产业。比如同样是江南古镇,乌镇通过每年2000场的戏剧节成为中国话剧艺术嘉年华的开启者,其旅游地产欣欣向荣。只有这样才是深入解决房地产结构失衡难题的根本之道。

  而在短期内,相信随着户籍改革提速,政府还会有很多储备政策促进库存去化加快。比如因城施策的定向回购商品房/商品房建设用地作保障用途,控制土地供给;比如下调交易税费,增加购房的财政补贴,放宽住房信贷政策等。

  这些政策虽然能起的作用不大,但地产库存的状况应该不会继续恶化,地产行业不可能出现所谓“硬着陆”的局面。毕竟从统计数据看,到2015年11月中旬,十大城市商品房可销售面积比2014年三季度末下降了0.4%。如果使用施工面积累计增速和销售面积累计增速差,作为库存替代指标,可以发现10月份库存替代指标为-4.7,相对于9月的-4.5有所下降。这一相对乐观的迹象表明,虽然楼市全面回暖有压力,但大范围内去库存的进程仍将继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