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常态催生楼市转型 寻找真正的强者
时代周报记者 赛亚 发自广州
楼市奏鸣曲再度被吹响,这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,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。
在一轮轮“救市”信号中,内地楼市已冲破迷雾,迅速焕发活力。这是“政策市”下中国楼市的最特别之处,市场信心一下子汹涌喷发。从行政到货币,从中央到地方,多管齐下的“托市”组合拳之下,中国楼市成交量增长、价格止跌的势头已经出现。
主流标杆房企收获了金十月。在万科、保利等已公布10月业绩的26家上市房企中,其10月合计销售额已达11401亿元,同比涨幅达到了13.1%。
上海(楼盘)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,10月,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量价齐升,新增成交面积为351万平方米,环比增长2.0%,同比增长6.9%;成交均价为26959元/平方米,环比上涨2.3%,同比上涨20.5%,其中上海取代深圳(楼盘),环比涨幅最猛,达11.3%。未来两个月一线楼市仍将继续活跃,有望迎来“暖冬”。
局面还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。短短10多年的时间里,中国房地产最大基本面从短缺走到了严重过剩。截至10月底,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8632万平方米,比9月末增加2122万平方米,再创历史新高。68632万平方米的待售面积到底有多大?按照我国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计算,“空置”的住房可供2亿人口居住。如果算上全国各地的小产权房,以及一些没有纳入统计口径的房子,中国住房过剩的状况会更加严重。
中央高层接连高调提及房地产,楼市“去库存”任务,正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。未来,房地产调控政策定向宽松是大概率事件。
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得非常自如?能力卓越、高瞻远瞩的领军人物,架构科学、管理规范的地产企业,舒适安逸、氛围良好的楼盘社区,无疑,都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。
回归本源是必由之路。而这个“本源”,即是关注产品、服务和内部管理,这亦是房地产开发理应遵循的根本。经营的沉稳、产品品质的提升以及不断加强服务质量才能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点,“品质”这个最考真功夫的市场卖点在大浪淘沙之后,成为楼市市场中永恒的主题。
然而,楼市里的“二八定律”也正越来越明显,这边厢龙头房企愈发骁勇,那一头却在上演中小房企逃离与转型。
何意百炼钢,化为绕指柔。
在此之际,我们推出的时代地产百强的评选,为新常态下坚持产品、技术和营销创新,精耕细作的房地产企业鼓舞士气,摇旗呐喊。
专业的媒体,以及经济学家、行业专家学者、金融高管、市场服务机构高管组成的百名专家组将为大家揭开2015时代地产百强评选的谜底。
昵称: | 验证码: |